
从窗前一抹绿到海岛四时春华农为绿美广东注入“林风智慧”
发布时间:2025-07-20 09:24 来源:金羊网 阅读量:8242
在南粤大地的林间地头、村落街巷,都能看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师生的身影。他们带着苗木图谱,蹲在油茶林里教农户嫁接;拿着设计图,和村民商量“绿美小公园”种什么花草;握着卷尺、开着无人机,在古树下划定保护范围……
近日,林风学院荣获“广东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”称号。这群把实验室“搬”到山野间的师生,正以“党建+生态”为笔,将绿美广东的蓝图细细描摹在大地上。
党建引领:组建“1+6+N”工作专班
林风学院院长、教授何茜介绍,学院党委提出“党建+生态”模式,初衷是将党建与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相结合,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撑。“我们就是要让党建工作落地生根,带动学院三大学科、九大专业发展,为绿美广东贡献力量。”何茜说道。
学院将党支部建在教学科研一线,实现“双带头人”制度,让党员带头冲在技术攻关一线;成立了“1+6+N”工作专班,既抓思想动员、又管技术指导,使党建和业务紧密结合,拧成了一股绳。45位专家受聘于广东省林业局技术支撑团队,服务森林质量精准提升。
然而,基层需求多样,不同村庄对树种选择、病虫害防控等需求差异大。何茜记得,在珠海一个海岛调研时,当地村干部希望种植四季开花且高大的植物,这在海风侵袭的海岛上很难实现。为此,学院在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林业局指导下,为不同区域提供参考树种,还联合省农科院录制种植养护教学视频,“让村民一看就会”,解决了基层实际问题。
科技赋能:解决“种什么”“怎么种”“怎么管”
在绿美广东“六大行动”中,林风学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。何茜自豪地说:“我们学院可以提供全流程服务,从规划设计到落地实施,从品种培育到种养管护,都能实现全覆盖。”学院的绘社坊团队在广州白云江高镇设计并建设农趣园,从设计到活动策划一手包办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该项目荣获“2024年ifla国际风景园林协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竞赛社区类荣誉奖”。
针对广东高温高湿、台风频发的气候特点,学院在乡村绿化技术上开展了针对性研发。在林木育种方面,研发了桉树、黄梁木、油茶等适生树种,还培育了大叶紫薇等木本花卉和蝴蝶兰等草本花卉,同时配套了栽培和管养技术体系。“我们注重加强成果转化,激活绿美‘新动能’,不但解决‘种什么’问题,还科学解决‘怎么种’‘怎么管’问题。”何茜表示。
学院的教师们也在各自的项目中发挥着力量。教授林敏慧精选兼具生态、美观与经济价值的乡土品种,在“绿美小公园”种植香草和特色果蔬,还打造带休憩功能的“口袋公园”,让村民从绿化中受益;副教授汤辉在服务基层时,将居民需求转化为设计语言,把菜园升级为可食地景,实现了专业设计与社区需求的有机融合;作为科技特派员,副教授单体江坚持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。看到老百姓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认识提高、能主动参与其中,他觉得一切都值了。
群众参与:让绿美广东有了“全民动力”
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,林风学院十分注重发动群众参与,让群众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主人翁”。在旧南海县社区窗阳台绿化示范项目中,学院专家团队扎根一线,激发了居民和商户的参与热情。项目实施后,成功发动30户居民、31家商铺和2家机团单位自发加入绿化行动,大家主动参与植物种植和管护,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。
值得一提的是,学院先后组建146支青年大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,987名师生深入全省511个行政村开展乡村绿化、乡村治理等调研活动。2023级林学专业本科生沈钰帆所在团队针对古树名木保护问题,划定保护区和缓冲范围,提供可持续发展路径和养护规范,调研成果因找准痛点而被当地采纳。绿美乡村突击队队长宁佳新同学表示,愿意继续扎根南粤大地,助力生态建设。
从珠海海岛的抗风树种选育到广州从化米埗村的农趣园规划,林风学院用党组织的凝聚力串起跨学科智慧,让生态技术扎根泥土,用专业与热爱书写“绿美答卷”。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热门文章
- 1. 常铝股份002160.S
- 2. 鲁信创投600783.S
- 3. 招商银行600036.S
- 4. 星网宇达002829.S
- 5. “韦帕”逼近,广东一口岸
- 6. 最新排名出炉!中美德印俄
- 7. 300余件展品亮相欧洲第
- 8. 暑期探馆打卡“热”多维体
- 9. 链博会观察|“链”式转型
- 10. 英伟达NVDA.US系P